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工作 > 心理教育 >

【心理教育】论刻意练习

时间:2017-08-08 11:36

彩虹心灵驿站  叶崇杰
 
  《异类》,里面提出一个理论叫一万小时练习,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似乎哪怕我们非常努力,有时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收获满意的结果。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男足,努力了这么久,请了各种外援,却收获甚微,相比之下,中国乒乓,别人憋足劲模仿我们,却难以超越。为什么?你不能说中国人在中国男足这事上没下功夫吧,这么多年,但是,都没用。怎么办呢?大多数吃瓜群众就叉着手发表各种评论性的见解,就是那些你都对,我也拿你没办法的见解,虽然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解决问题的见解。比如文化原因,制度原因,中国人的素质原因等等。然而不可能为了赢球去改造我们国家的制度文化,改造我们的素质吧,也不可能说众人素质不提高,这玩意就赢不。同样的素质,为什么国足那么差,乒乓和排球那么好?其实笔者认为不过是有没有一个好的教练和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而已。再比如考试考砸了,有些家长就会强制归因,有一次我数学没过平均分,我妈就一直跟我说,要重视数学,上课认真听讲,不要总是看课外书,要均衡发展,懂得扬长避短,但现实是我在数学上花的精力是最多的,然并卵,考不好这个事实就决定了我做的都是反面例子。当然,后来老师给我面批后指出我的一点不足:平时没有限时训练,之后我按老师的建议去做,虽然依然上课偶尔走神,整天看课外书,总是向老师请教一些与考试无关的知识,我的成绩仍取得提升。所以,并不是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才能向他们一样成功,只是需要找到针对自己不足的训练方法,加上适当的训练,或许不能获得一个满意的名次,但起码能获得一个满意的成绩。
所以怎样获得好成绩,答案很简单,六个字,坚持刻意练习。当然我下面讲的,可是没有一滴心灵鸡汤,全是心灵硫酸。
 

  一、刻意练习为何?
所谓的刻意,就是持续的做你不会做的事,持续的做你不会做的事,持续的做你不会做的事。心理学界,把人的学习,其实分成三个区,第一个区呢,叫舒适区。就是,在这待着你特舒服,因为这你全会,全拿手全擅长。而最远的地方呢,叫恐慌区,这个地方,所有的东西你都不会。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有一个区,这叫学习区,所以学习区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脱离舒适区。打个比方,你现在可以回想一下昨天语文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尤其是那些感觉有印象,但由想不起是什么的内容,努力去想,你会发现,虽然感觉越想越困难,但脑海里总能不经意间冒出新的画面。为什么?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但这些联系会随着时间逐渐淡化,有意识地去回忆,就是重新加强联系的过程,你之所以会觉得回忆有点困难,是因为你在对知识不够熟悉的情况下却试图在短时间内重新建构或加深联系,但换种角度看,在短时间内加深联系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高效的巩固和复习。所以什么是刻意,就是做那些有点困难,但又并非做不了的事,这种情况下锻炼的就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但只是刻意的练习不够,需要进行合适的练习,否则到头来可能只是傻练。什么是合适的练习,就是把大的那个知识体系拆碎成为一个一个小模块,成为一个一个小的知识罐头,然后分头去练,这叫练习。这是顶级高手的成才之路,就是学别人成型的套路,把整座大厦,拆成一个一个的砖头去训练,这样精度更高。比如这个学期的高二语文早练,考试中古诗鉴赏大部分是情感鉴赏的题目,因为我并不是那种很有情怀,能对诗人的情感感同身受的人,刚开始时全靠蒙,但经过多次早练的练习后,遇到情感鉴赏的题目,我也只有一个套路,“哀则隐,忧且怨,心悲愤,闲思愁”,结合意象代入,基本也能得4、5分。然而有买高考版《五三》的同学都知道,古诗鉴赏共有6种题型,然而我们能在数次考试早练遇上古诗鉴赏题,我相信这是老师们也是怀着让我们通过多次练习先掌握这种题型,然后再逐渐掌握其他题型的考虑。然而什么样的练习是不合适的?那就是在自己对一种知识体系或一个技能足够掌握前就开始大量的模拟考试或比赛,也就是所谓的以赛代练。比如说我有时会在体育课上踢足球,因为从来没学过怎么踢,所以不管踢了多少次班内赛,我的脚感还是那么差,永远没进步,这种类似于以赛代练的方式对任何非高手来说都是不合适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样是刷题,有些人觉得收获甚浅,因为有些人没有先把课本上的概念掌握好就开始刷题,而有些人刷的一直是他们会的题,没有针对性的先从不熟的不会的那部分题目练起。
 

  二、从刻意练习看考试、学习的真相
考试是什么?是一个确定性的结局,一考定终身嘛,所以它就诱导所有的学生以考试为中心,进行大量的训练,诱导自己进入舒适区。所以要考高分的最基础最本质的道路是什么?理论上就应该,教材上所有的概念他背得滚瓜烂熟,所有的题型他都反复练习,练到最后一看到题目就能举一反三,小题小做,大题套路,甚至揣测出题人意图,按点答题,所以上了考场一定出好成绩。(反正我是做不到)可是,这是什么过程,就是一个人做题越来越熟,刷题效率越来越高的过程,无疑这从应试角度来说,是必由之路,但是刷大量的题从而获得高分本质上就是然自己逐渐由学习区进入舒适区的过程。结果在舒适区里呆久了嘛,他对新知识的强烈的挑战欲望反而没有那么强。这就是高分低能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现在大学不断提高自主招生的比例,为何?大学想要的是遇到没见过,没想过,老师没讲过的内容时还能静下心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学生,而不是遇见新题型,尝试30S-5min后就放弃,等着其他人讲解后才会做这种题的学生。
什么是学习?学习的本质,就是脱离舒服。这个世界上,在这个时代,是清晰地分成两种人,一种人,甭管他摆出的架势是不是在学习,只要他在舒适区,这就不叫学习,这叫享受生活。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在学习,是在进步,那对不起,永远没有什么乐子,你永远是在进步的路上品尝那份艰难。